温家宝总理要求进一步提高公共财政和政府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以打击腐败。他承认这些领域存在严重问题。
温总理在3月25日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呈易发多发之势,一些案件触目惊心,影响极为恶劣。”新华网昨天播发了温家宝讲话全文。
“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根本在于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已有的制度执行不力,监督不到位和力度不够,导致对权力缺乏有力约束。”温总理指出,在去年打击腐败的举措中就已查处了几位政府高级官员,其中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副主席李堂堂,其在1998年至2009年间受贿高达768万元。
温家宝表示,反腐倡廉措施应着重于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特别是在公共项目的招投标以及土地和房屋征收征用过程中———这也是近年来引起公众极大不满、造成社会矛盾的一大源头。
他敦促进一步通过政府官员财产报告制度的建设加强自律,要严格控制公款出国旅游、公务用车以及公务接待等。
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认为,温总理的讲话目的在于促使一些易发腐败或已成为激起公愤焦点的领域切实采取措施,诸如借政府采购浪费公款的情况。
任建明认为,在一些公共项目的招投标中,一些领导干部往往运用权力违规干预,政府机构必须首先解决法律上的缺陷,以便永久堵住这些漏洞。
【印度雷迪夫网站4月5日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尽管政府采取一切措施加以扼制,但中国仍面临严重的腐败问题,并告诫说,目前的形势依然“严峻”。
温总理近日发表讲话时指出,尽管政府采取了反腐倡廉措施,中国的某些领域仍因缺乏规章制度或执法监督不力而“易发腐败”。
他表示,2010年全国有大约14.6万名官员因违法违纪而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有5373人因涉嫌犯罪已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温总理呼吁进一步加强措施治理腐败,并称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他在讲话中还承诺,要更好地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遏制政府官员的奢侈消费。
温总理还表示,要严格禁止违法、强制征地拆迁,且必须改革管理体制,以削减某些政府部门过于集中的权力。
加强重点领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
——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温家宝
这次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2009年、部署2010年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共克时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继续深化,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一年来,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条主线,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新成效。一是保障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对政府投资项目、灾后重建项目、“三农”补贴等实施全程监管,加强对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获取利益的案件。二是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文件。三是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查处教育、医疗等行业乱收费工作力度继续加大。治理公路乱收费取得新进展。全国共取消评比达标表彰项目7万余项,占项目总量的97.5%。四是大力压缩行政开支。年初确定的压缩行政经费指标基本完成,因公出国出境团组、人次和经费数与近3年平均数相比都下降30%以上。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的“小金库”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五是严肃查处了一批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严厉惩处了腐败分子。扎实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工作。在推进政务公开、行政问责和重点领域改革等方面也取得新的进展。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土地审批出让、矿产资源开发、公共工程建设、企业重组改制、金融等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等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腐败案件增多,少数中央企业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比较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奢侈浪费之风屡禁不止。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权力过于集中又得不到有效约束,关键是有些制度不够完善,有些制度落实得不好。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健全制度很重要,提高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更为重要。
今年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各级政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各项部署,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推动反腐倡廉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