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易物流!   Date:  Time: 北京- 东京- 伦敦- 芝加哥-
当前位置:物流数据统计首页 >> FFA指数 >> 货代反垄断调查升级 47家跨国巨头卷入
货代反垄断调查升级 47家跨国巨头卷入
2010-03-22 11:04:03  作者: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20  

“中国的货代行业从诞生伊始就存在众多灰色运作,远在欧洲的反垄断调查很难带来什么变化。”2月23日,上海一家货代企业的总经理告诉记者,出于种种原因,国内货代企业很难为欧盟委员会最新一轮针对货代行业价格串谋行为的法律调查提供取证帮助。

上述人士所指的是欧盟委员会在2月9日向47家跨国货代企业发出《反对声明》(“Statement of Objections”)一事。截至目前,包括DHL全球货代、UPS(UPS.N)、泛亚班拿(PWTN.S)、德迅集团(KNIN.VX)、日本运通公司等企业已陆续承认收到了该《反对声明》。

这是欧盟在2007年10月表明将对往来美国与欧盟经济区、往来中国与欧盟经济区以及华南、香港与欧盟经济区的货代企业进行反垄断调查的最新进展。

一位同样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说,这一调查与针对航空货运企业的价格串谋调查分头进行,但由于取证困难,至今无法如针对后者般提出处理意见。

进展还是胶着?

根据DHL全球货代发布的声明,该德国邮政DHL(DPWGn.DE)旗下的业务部门是收到《反对声明》的众多企业之一,DHL全球货代还证实,正就调查与主管此事的欧盟委员会合作。“《反对声明》表达了针对除燃油以外的一系列不同附加费的价格串谋行为的关注。”

DHL全球货代对此称,公司在一起针对潜在惹来违反竞争法关注的行为进行内部调查后,方了解到有关行为,并为此与欧盟委员会进行合作,而且由于该合作态度,德国邮政DHL以及其相关子公司已获得欧盟委员会的豁免。在声明最后,该公司强调有关调查不涉及德国邮政DHL的邮件、速递以及供应链管理等业务部门。

然而有更多身涉其中的货代企业没有获得豁免。德迅集团就强调,《反对声明》仅表达了欧盟委员会对一些可能违反竞争法行为的沟通,而且公司将在调查过程中进行回应,并保留寻求法律援助的权利;泛亚班拿则表示,当前不可能预测调查的结果,但调查或为公司实体带来实质损失。

欧盟法律规定,一旦组织价格卡特尔罪成,涉案企业最高会被处以相当于其全球年度营业额10%的罚款。

UPS在23日的声明称:“该声明包含欧盟委员会对于货代行业的所谓‘垄断’行为的一些初步观点。UPS将密切核查欧盟委员会的该份反对声明,并选择合适的时间予以响应。在此过程中,我们会竭力维护我们的立场。”

“跨国货代企业的底气在于,针对货代行业的价格串谋行为难以获取实质性证据。”上述知情人士解释称,货代企业的串谋行为则难以量化,因为存在不同层级的货代企业彼此合作,而垄断价格可以向上传导给货主,因此,那些缺乏话语权的二级、三级货代实际上并没有受到损失,而且他们不可能冒着得罪生意来源之险,为欧盟指正不法行为。

灰色生存

上述上海货代企业的总经理证实了这一说法,“实际上国内的货代企业均充当了外资货代企业的下家,不可能倒过来指责其赖以谋生的合作伙伴”。

据其透露,以海运为例,由于中国的货代企业不愿意承担更大风险,因此偏好采取FOB(船上交货),即由买方负责派船接运货物,卖方应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和规定的期限内,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只,货物在装船时越过船舷,风险即由卖方转移至买方。

“这一模式将物流运输的主导权交到国外买家的手上,而国内的货代显然无法获得国外买家资源,因此要拿货,就必须依赖拥有全球贸易网络的跨国货代企业。”上述总经理指出,在海运领域,有70%-80%甚至更高比例的交易采取FOB模式。

另一方面,该货代总经理认为中国的货主也更青睐国际货代,“他们不放心将货物完全交给本土货代处理,这也令本土货代无法做大做强,只能走向利基化生存,转战仓储、包机、拼货等业务。”

在他看来,这次欧盟的调查恰好暴露了国内货代业的散沙现状,而这导致中国本土货代一直无法与跨国货代叫板,只能坐等被收购。“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货代协助(欧盟的)调查是非常难的。”

0

顶一下

0

踩一下
相关新闻
专题报道
    欧洲深陷债务危机
      [导语]近期,国际评级机构惠誉下调了希腊信贷评级,这一继去年初评级机构下调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等的信贷评级另一次较大的行动,令市场不得不再审视欧洲的债务问题…[详细]

    日本航空申请破产保护
      亚洲最大的航空公司——日本航空最终难逃破产噩运。19日,日本航空公司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适用《公司更生法》,这也意味着,该公司正式进入由日本政府主导的破产重组程序。东京证交所19日公告称,下月20日日本航空股票将退市。19日,日...[详细]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
      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时间框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今日起(2010年1月1日)全面启动。标志着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接近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区域,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详细]

DIG    今日 | 昨日 | 本周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招商合作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广州市恒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8 | 粤B2-2009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