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编号 | 32035 | ||
CAS号 | 75-34-3 | ||
中文名称 | 1,1-二氯乙烷 | ||
英文名称 | 1,1-dichloroethane;ethylidenechloride | ||
别名 | 乙叉二氯 | ||
分子式 | C2H4Cl2;CH3CHCl2 | 外观与性状 | 无色带有醚味的油状液体 |
分子量 | 98.97 | 蒸汽压 | 15.33kPa/10℃闪点:-10℃ |
熔点 | -96.7℃沸点:57.3℃ | 溶解性 | 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
密度 | 相对密度(水=1)1.17;相对密度(空气=1)3.42 | 稳定性 | 稳定 |
危险标记 | 7(中闪点易燃液体) | 主要用途 | 用作溶剂及制造1,1,1-三氯乙烷的中间体 |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具有麻醉作用。迄今未见本品引起中毒的报道。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725mg/kg(大鼠经口);LC5017300ppm,2小时(小鼠吸入);16000ppm,8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豚鼠吸入1000ppm,6小时/天,5天/周,3个月,肾损害,尿素氮量增高。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 《城市和工业废水中有机化合物分析》王克欧等译 | 废水 |
气相色谱法; 吡啶-碱比色法 |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编 | 空气 |
气相色谱法 | 《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 固体废弃物 |
硫氰酸汞比色法 | 《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 化工企业空气 |
色谱/质谱法 | 美国EPA524.2方法 | 水质 |
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25mg/m3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可撤离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